
发布日期:2025-07-05 12:38 点击次数:175
我们都说,眼睛是心灵的窗户,这表达了我们用眼睛传递情感的重要作用,但在生理健康领域,眼睛同样也是我们身体健康的“晴雨表”,眼睛的视网膜,角膜,眼周等部位都富含丰富的血管,与全身的循环系统、神经系统、内分泌系统都密切相关。
对于中老年人来说,身体健康发生问题,罹患相关疾病问题,在身体出现典型症状之前,我们的眼睛可能早就发出了预警信号,因此,关注眼部出现的相关症状或变化,同时注意可能存在的潜在疾病问题的排查干预,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今天的这篇科普,就来为大家介绍5个眼部出现的相关疾病预警信号,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视力逐渐变模糊
这种视力模糊应该区别于正常的近视,老花眼(远视)等视力问题,而是指在一段时期内,视力逐渐下降且无法通过佩戴眼镜矫正,看东西像隔着一层毛玻璃,或者某段时间视觉清晰,但另一段时间却模糊不清,在眼睛进行充分休息后,症状仍然无法改善。如果是这样的问题,就真的应该引起重视了。
首先应该考虑的是糖尿病的风险,糖尿病在初期往往没有显著且典型的症状,但血液种长期葡萄糖偏高的环境却对全身的微血管造成巨大伤害,眼底视网膜血管纤细而密集,受到的影响最大。
高血糖会使视网膜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,血液中的液体、蛋白质和脂质会渗漏出来,导致视网膜水肿(尤其是在负责中心视力的黄斑区),引起视物模糊。
如果视网膜血管长期受损后会发生闭塞,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。作为一种“补偿”反应,眼底会不受控制地长出一些新的、但异常脆弱的血管(新生血管)。这些血管极易破裂,引发眼内大出血(玻璃体积血),血液遮挡光线,导致视力骤降。出血吸收后形成的纤维膜还会牵拉视网膜,导致视网膜脱离,甚至可能会造成永久性失明。
因此,如果我们出现前述的视物模糊症状,首先应该考虑排查血糖升高,罹患糖尿病的可能性。
除了高血糖以外,高血压也同样会影响视网膜健康,导致视物模糊的症状,这种影响往往更隐蔽而且持续时间更长。长期的高血压而不控制,视网膜动脉会持续受到高血压影响,逐渐硬化狭窄,通过眼底检查可以发现视网膜动脉的反光增强,会出现银丝样的改变。
而如果出现急剧升高的重度高血压时,还有可能会导致视网膜血管的破裂出血,甚至引起视神经乳头水肿,这样的高血压急症也会直接导致视力下降。
因此,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渐进性视力模糊,尤其是40岁以上、有肥胖、或有糖尿病/高血压家族史的朋友,建议应及时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(特别是眼底检查)和全身检查(测量血糖和血压)。如果发现糖尿病/高血压等问题,应该尽早地予以干预控制。
眼球异常突出
如果一个人的眼睛看起来比以前更加“凸出”,并且伴随着眼睑的向上退缩,黑眼球下方的巩膜露出的比原来要多得多,正常视物时也看起来像瞪眼或者受惊吓的表情,这种症状可能也预示着我们的代谢健康出了问题。
这种眼球变“凸出”的症状,是一种典型的疾病症状,叫做格雷夫斯病,这种问题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,而且会通过产生异常的促甲状腺受体抗体,对甲状腺造成持续的攻击和刺激,使其分泌过量的甲状腺激素,导致甲亢的问题。
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典型的眼部症状,是因为这种抗体也会攻击眼眶内的组织,包括眼外肌(控制眼球转动的肌肉)和眼眶脂肪。这种攻击会引发眼眶内组织的炎症、水肿和增生,导致眼眶压力急剧增高,从而将眼球向前“推”出,形成“凸眼”。同时,控制上眼睑的肌肉也会因抗体攻击而出现上眼睑退缩,加剧了凸眼的症状。
因此,如果眼睛突然出现了这种变化,应该首先排查甲亢的问题,应进行甲状腺功能以及相关抗体水平的检测,积极控制甲亢问题的同时,也要及时进行眼科检查和评估,测量眼压、眼球凸出度,视神经功能等,必要情况下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。
巩膜(眼白)发黄
如果白眼球出现明显的淡黄色甚至是染黄的问题,特别是在自然光下观察时非常明显,应该警惕出现肝胆疾病的相关风险。
巩膜发黄,我们将其称作“黄疸”,是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过高的一种典型症状。胆红素时红细胞凋亡分解的产物,通常会被肝脏代谢处理,并通过胆道系统进入肠道,最终排出体外。但如果肝胆处理胆红素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,就会使胆红素在血液中距离,并对富含弹性蛋白的组织,例如眼白产生染色,引发黄疸的症状。
各类感言,肝硬化,肝癌,酒精性肝病,以及胆道梗阻的相关疾病,如胆结石,胆道肿瘤等,要么会影响肝脏对胆红素的处理能力,要么会阻塞胆汁排泄的通道,使胆红素无法排入肠道,都会引发黄疸问题。
此外,某些溶血性疾病(红细胞被大量破坏,产生过量胆红素,超出肝脏处理极限)或特殊药物也可能导致黄疸。
黄疸是一个非常明确且不容忽视的疾病信号。一旦发现眼白发黄,必须立即就医,、会通过血液检查(肝功能、胆红素水平)、影像学检查(B超、CT)等来明确病因,及时进行针对性干预治疗。
角膜弓和眼睑黄色瘤
有很多老年朋友,如果仔细观察眼睛,会在角膜的边缘(黑眼球周围),发现有一圈1到2毫米的灰白色或淡蓝色的环状浑浊带,这个环边界清晰,会与角膜最边缘的透明区域分隔开,不痛不痒,也不会影响视力,但它确使人体脂质代谢出现异常的重要标准。
这个角膜上出现的环状症状被称作角膜弓,主要是由血液中的脂质沉积在角膜组织上形成的。老年人的角膜弓非常普遍,通常是良性的,是由于年龄增长,角膜边缘的血血管通透性增加,导致血液中的脂质渗透沉积而造成的。
但如果你的年龄在45岁以下,但出现了角膜弓的问题,那很有可能还伴有眼睑出现黄色的脂肪瘤,这种情况是重度高血脂,特别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典型标志,这是一种遗传学的疾病,一般有此问题的人群,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中青年时期就会出现重度升高,其心血管疾病风险也远高于其他人。
角膜上可见的脂质沉积,只是冰山一角。它意味着同样的脂质沉积过程正在全身的血管内壁悄无声息地发生,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。这些斑块会使血管变窄、变硬,是导致冠心病、急性心梗和脑卒中(中风)的根本原因。
因此,对于老年人来说,如果单纯出现角膜弓,可能并不一定是高血脂所导致,但如果伴有眼睑黄色瘤,同样还是要注意血脂指标的排查和控制,对于中青年人来说,更要注意加强家族性高血脂问题的排查,尽早的控制好血脂水平,降低中青年就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几率。
单侧眼睑下垂
除了眼睛的相关变化以外,眼周出现的相关症状也要及时注意。例如单侧眼睑下垂,可能就是一种身体出现健康问题的预兆。
单侧眼睑下垂是指一侧的上眼皮无法正常抬起,部分或全部遮盖瞳孔,导致双眼大小不一,这种情况不但会影响美观,也会影响到视野。此外,这种眼睑下垂还可能在一天内有较大的波动,比如晨轻暮重的情况就很常见。
眼睑的开合由动眼神经和肌肉共同控制。单侧眼睑下垂往往代表着肌肉或神经系统的病变。
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经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,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攻击神经与肌肉接头处的“信号接收器”,导致神经指令无法有效传递给肌肉。眼部肌肉往往是最早的受累部位。其典型特征眼睑下垂的症状在早晨较轻,随着一天的活动和用眼,在傍晚或疲劳时加重。
动眼神经除了负责上睑提肌,还支配眼球的多种运动,高血压、糖尿病等长期影响,造成的动眼神经麻痹也会带来眼睑下垂的症状。如果伴有剧烈头痛的动眼神经麻痹,还需警惕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风险。
出现单侧眼睑下垂的问题,也应该及时就诊,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,疲劳试验,肌电图以及头颅胸部影像学检验等,明确引发眼睑下垂的具体原因,并针对原因进行积极的干预调理。
总的来说,眼睛有时候不单是我们观察世界,传递情感的窗口,同时眼部出现的相关变化和症状,也可能指征着我们身体健康可能已经出了问题,结合眼睛的相关症状,及时排查相关潜在的健康问题,并及时地进行对症干预,也是我们保护还健康,让自己健康不如老龄化的重要方面,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,也欢迎大家积极转发分享,让更多人看到更靠谱的健康科普知识。